再不多看书, 孩子高考时连卷子都做不完! 小学阅读能力, 决定一生高度!

2902

亲子共读,分享快乐!

“评 论 赠 书” 活 动 第三期!

亲子共读是打开孩子一生阅读之门的第一步,“阅读成长”栏目正是为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提供亲子共读的书籍介绍、阅读方法等优质内容的精选栏目。


本栏目一直受到家长朋友们的青睐,为回馈家长们的支持和厚爱,我们每个月会举办“评论赠书”活动,本月是第三期,欢迎亲爱的家长们能够踊跃评论,分享你们和孩子一起亲子共读时光里的美好瞬间!


活动方式:

在每月发送的“阅读成长”栏目(共8篇文章)下进行评论,内容可以是:


1.对本篇栏目文章进行的思考、感想,进行观点分享。


2.我们倡导亲子共读以21天为一个周期,完成一个周期,家长可以将亲子共读的收获、感想,或是根据经验得出的一些优秀的阅读方法以评论的方式分享给其他家长。



评奖方式:

根据当月评论的活跃度、评论内容的质量等因素结合评估,择优选出三位获奖家长。


奖品设置:

根据评论情况,赠送适合孩子年龄的图书一本,小编会和获奖家长单独取得联系,完成领奖环节。


备注:本期活动是对从1月12日到2月9日发送的8篇文章进行评论,春节假期后,于2月26日“阅读成长”栏目公布获奖名单,同时说明邮寄图书的方式。


据报道:“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一次北大举行的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甩下了这样一句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自2017年9月,全国小学和初中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后,主编温儒敏就成了家长和老师追逐的对象——接下来语文到底怎么学?怎么考?


“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教改必须用高考来撬动,来推动阅读、写作的教学。”这位全国统一教材的主编的一番话也代表了当下高层进行教育改革的决心。


别再说什么应付考试没时间阅读!现在你孩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


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能只顾眼前的苟且,看的远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不论选择哪一种养育模式,或者说不论能给孩子哪种养育方式,在阅读这件事儿上绝不能吝啬。


《人民日报》曾刊文,提醒父母要鼓励孩子根据兴趣进行大量阅读。事实上,对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生而言,“大量阅读”可不是一件课余里锦上添花的事儿,而是实打实的学习需求!


为什么说初高中掉下的成绩,可能都是小学欠下的阅读账?

1

藏书多,读书少?你家有这种情况吗?


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少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小书架,但是如果问一问孩子书架上的书都读过吗,那么答案十有八九会让父母失望,从头到尾认真读过的书不过少数几本,能反复阅读的就更少了。


也就是说,孩子的阅读量和拥有的图书量不成比例,这就意味着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图书时出现了严重的错位。


父母认为好的书,孩子不感兴趣;孩子喜欢的书,家长认为不值得读。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孩子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


2

把选书权交给孩子吧


对此,不少朋友难以接受,他们说:“小孩子懂什么?怎么能让他们自己去选呢?读到坏书怎么办?”其实,“读什么书”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是孩子自己。

父母为孩子选择的图书不论多么优秀,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不进去,还是没用的。更何况,所谓父母为孩子挑选图书如今已经沦为根据销量排名和网站评论买书的“跟风”,未必就真的适合孩子。

3

培养专注的阅读习惯最重要


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重要的不是读什么,而是培养一种以书为伴的良好习惯,而这种习惯只能通过从头到尾读完一本再读一本的循环不断的过程才能培养出来。


阅读是需要耐心的,如果书中的故事抓不住孩子的心,以小孩子的专注程度,很快就会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了。所以,我们的目标其实是通过阅读培养专注和耐心,这两种品质的价值远远超过某本书所传递的知识。


实际上,决定孩子未来人生和事业成就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专注和耐心。明白了这个道理,家长就不必再纠结于孩子读什么书,而应该着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和耐心。


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书,他才有可能认真地耐心地读完。完完整整读完一本书所带来的成就感也会使孩子更加自信,不会因书太厚而产生畏惧感。


4

“量”比“质”重要


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说,有时候“量”比“质”重要,只有量上去了,阅读能力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所谓阅读能力,本质就是记忆与理解。如同健身时必须通过反复提举重物才能促使肌肉生长,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刺激大脑掌握阅读技能,更有效率地处理信息的输入输出。


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大量阅读是极其重要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会因此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大量阅读,而不必过于计较读什么。


越是年幼的孩子对阅读材料的趣味性要求越高,此时如果家长一味强调要读好书,读名著,反而容易使孩子以为读书就是这么没意思,难以真正建立阅读习惯。


反之,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孩子自己随便选,只要去的次数足够多,孩子最终将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读书的劲头就会大大增强。


犹太人有一个传统,在给孩子的第一本书上涂蜂蜜,让孩子从小就认为读书是一件甜蜜的事,目的正在于此。

读书,还是要任性一点儿的。


5

小学的重点不在成绩,而在阅读


常有家长问:我家孩子小学成绩挺好的,常常考100分,为什么到了初中,尤其是初二初三,突然就被落下了?其实,小学成绩是具有一定“欺骗性”的,而初中成绩不好,很可能是因为孩子在小学时,家长忽略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6

培养阅读能力,需要两个条件

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是孩子的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发展,这种看似复杂的学习能力,却可以通过一种能力的发展培养去习得,这种能力就是“阅读能力”。


总的来说,阅读能力,需要两种条件才能发展起来:


第一是持续性和连贯性,即阅读习惯的培养:要每天固定有阅读时间,而不可以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了,这样不会有好习惯的养成;


第二是阅读量的累计,没有量的累积,就没有质的提升。

看看阅读有多重要!要知道,不论男孩女孩,不论穷养富养,对孩子的书架,请一定舍得投资。

7

小学欠下的阅读账,早晚会暴露


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如同种子,需要条件才可以发芽生长。这个条件就是海量阅读和动手动脑的游戏方式。


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从没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而是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到学校课本和大量作业里去了,那么这个孩子的天赋聪明就被饿死了。


小学阶段的孩子,尤其是儿童,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是因为课本内容相对单一。


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智慧才能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


事实上,小学阶段的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因为孩子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去了,自然就没有时间大量读书,而这如同丢了西瓜捡芝麻。


这样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满分,对孩子的未来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很看重孩子的成绩,不舍得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和玩,认为是浪费时间。


可是,当孩子如同小苗一般营养不良而缺乏成长力量,到了中学阶段前进乏力时,家长只会抱怨孩子如何如何,却不知道正是自己一手造成了孩子的“短命高分”和“智慧营养不良”。


因此,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从容一些,不要追求分数的高低。做父母的为了孩子的长久发展和未来更大的成长力量。


请不要过分在意孩子小学阶段的成绩,而应该把目标放在孩子的基础发展和能力培养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让孩子受益终生。

更多精彩,点击文字链接……

1

再不多看书, 孩子高考时连卷子都做不完! 小学阅读能力, 决定一生高度!

2

当冬天与文字相遇,简直美翻!8篇经典散文带孩子细细品味

3

不读书的人,到底输掉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