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阅读成长”栏目,接续上期,为大家带来阅读推广人——阿甲给父母们的亲子共读八招妙计的后四招!

第5招:重视孩子的
每一个问题

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似乎有千万个“为什么”。
在亲子共读的活动中,孩子往往会提出许多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机会,大人可不要忽视。
孩子在阅读中提问,大致有这样一些情形:对书中的语言不明白;对故事中的事件因果关联不明白;对故事中人物的关系不明白;对故事情节的处理不理解或不赞同;强烈地喜欢故事或故事中的人物;强烈地厌恶故事或故事中的人物;从故事中引发的联想;故事与现实的关系;看似无意义的问题;带有一定干扰目的的问题;等等。
大人有时会在孩子的问题面前措手不及,主要是因为不太理解孩子提问的方式。
所以大人需要特别多一分耐心,尽量理解孩子的思路,把他们真正的问题引导出来。
实际上,当那些背后的问题被引导出来后,你甚至不需要回答,问题已经解决了大半。
小孩子往往不大容易区分虚构与现实的事件,往往从虚构故事中联想现实生活并进行比较。
比如有孩子问:“白雪公主的后妈那么坏,她爸爸到哪儿去啦?”大人通常觉得故事就是故事,但孩子却不这么认为。如果大人多加引导,可以让孩子获得很丰富的体验。

第6招:和孩子轻松“聊书”

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著名英国作家钱伯斯先生也是一位阅读教育专家,以他为核心的一个教研小组在经过30多年的研究后认为,帮助孩子对阅读素材理解的最佳办法是“聊书”,为此他还写了一本专著《说来听听》。
与孩子聊书通常也是从一些问题开始,但这些问题并不是要考察他是否理解正确,而是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来。
因此这种聊书应当是无压力的、发散性的、结论开放的。
钱伯斯特别强调,与孩子聊书最好以“说来听听”这样轻松的用语开始,而不要以“……是什么意思”这样有点儿咄咄逼人的口吻开始。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与他人共同经历过某件事情后,共同参与者就这件事情有许多可以交流的话题,也更加容易在交流中获得认同。
亲子共读中大人与孩子的关系就类似这种关系。我们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孩子理解,并从中获得快乐。
所以重要的不是让孩子“答对”,重要的是通过交流使双方获得认同,大人对虚构故事与现实生活的理解也自然而然地传导给孩子。
在聊书时,大人需要蹲下来,不要高高在上。
举个例子吧,“鼠小弟”图画书中看来明显不成比例的形象问题,孩子们似乎毫不费力地接受了,但大人们却往往感到有些困惑。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不妨找时间与孩子聊一聊,征求他们的意见。
其实曾经有许多人向画家上野纪子提过这种疑问,甚至希望她在下一本书中“把鼠小弟画得再大一些”。
可是你知道吗?这位画家是拿着放大镜画这个可爱的鼠小弟的呀!

第7招:鼓励孩子自主阅读

阅读是一种技能,掌握任何一种技能都需要练习。在亲子共读中,除了大人为孩子大声读外,我们也应当鼓励孩子自主阅读。
如果与学习开车相比较,孩子在大声读的活动中是看大人开车,而在自主阅读的活动中是自己开车。
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习惯?大概从孩子能有手抓住卡片时就可以开始了。
这里可能有个概念问题,许多人认为自主阅读必须是要在识字量达到足够多以后,他们不认为看着图画的阅读也能算是阅读。
但是你只要细致观察一下拿着卡片琢磨的婴儿,还有一页一页翻着图画书念念有词的幼儿,你就会知道他们的专注程度一点不亚于捧着文字书阅读的大人。
对于婴幼儿而言,自主阅读的培养主要是注意力和习惯的培养,而从阅读对象中获取意义的交互作用,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加深。
实际上完全不识字的幼儿,翻着读过多遍的图画书,也能相当准确地一边翻书一边“朗读”,他们完全理解了那本书,只是暂时还不能区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不过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习惯,切忌操之过急。
擅长教孩子认字的家长往往会更为心急,但实际上,识字多少与自主阅读的习惯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孩子养成这种习惯主要靠对大人的模仿。
大人要做的事情是努力营造适合的环境,并且为孩子做好日常的表率。而当孩子表现出自主阅读的愿望,大人要热情地鼓励并给予适时的引导。
大人常常很焦急地希望孩子早早跨越图画辅助的阶段,尽快进入独自阅读文字书的状态。
有这种想法的大人往往不承认儿童读图画本身就是阅读,忽视了孩子在阅读中的快乐体验。
这种焦急的心理往往会破坏孩子对阅读本身的兴趣,有不少孩子甚至在上学前就开始厌恶读书啦。
如果读书就是那样,谁又会喜欢呢?

第8招:阅读成长记录

不少家长喜欢为孩子做成长记录,这是非常好的习惯。
孩子的成长大事,日常活动,童言稚语,都可以记录下来。大人时常翻看和回味,感到乐趣无穷。
如果我们也能将孩子的阅读成长经历记录下来,不但会非常有趣,而且会对引导孩子阅读很有帮助。
最简单的记录是记下每个阶段孩子读过的书。
仅仅列出时间段和书名,就已经很有价值。不过,做这样的记录最好是能让孩子一起参与,而且以有趣的形式直观显示出来。
比如,每个阶段画一幅大表,类似列车时刻表,填入孩子在每个时间段读过的书;或者,挂一幅类似地图的图表,将书名写在小旗上,逐个贴在地图上。
还有个方法:做一些卡片,第一个卡片是虫子或龙的头,最后一个卡片是尾巴,书名写在中间做身体那些卡片上,孩子读的书越多,这个虫子或龙的身体就会越来越长,然后把它挂在房间里。
这种直观的记录对孩子是一种很好的刺激,他会迷上把图表填满或把龙的身体拉长的游戏,而这就意味着不断读下去。
更为细致的记录还可以包含阅读的方法和孩子的阅读反应,如对某些书的好恶,读某些书时提到的有趣问题,对某些书所做的评语,读完后的感想,等等。
这样的记录,大人可以时常翻出来分析孩子的阅读发展情况,孩子也可以用来重温当时阅读的快乐情景,从而进一步重复阅读或进行延伸阅读。
(本文根据阿甲老师相关著作整理编辑,向阿甲老师致谢。)








精选评论


查看全部{{item.replyList.length}}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