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整理:暖小编
导 读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也证实,孩子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季节性,其中春季(3-5月)长得最快,身高的生长速度是其他季节的2-2.5倍。相信很多家长都操心孩子的身高问题,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发育得更好,那么,对于长高这件事究竟有什么窍门呢?
儿子成年身高(cm)=(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
女儿成年身高(cm)=(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
如果计算后,孩子的身高不理想,也不用太担心,因为这个公式预测的只是一个遗传趋势。
遗传因素对身高的影响很大,但最多不超过80%。
实际生活中,很多孩子的身高都比预测的身高高出很多,这就是非遗传因素充分的发挥了作用。也就是说,孩子的身高“7分靠遗传,3分靠打拼”。
宝爸妈正确助力发育,孩子就能有8~15cm的上升空间。
所以,想要帮娃突破遗传身高的宝爸妈们别灰心,把握住春季这个“长高黄金期”,做对这几点,孩子长高不再愁!
误区一:娘矮矮一窝
“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
没有科学研究证明母亲有显著高于父亲影响孩子身高的基因力量。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取一个平均值。
误区二:一提长高就补钙
很多宝爸妈一提孩子长高,就想到“补钙”,其实虽然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但“补钙”可不能盲目补。
要知道,补钙过量不但会造成孩子便秘,还会引起骨骼和外器官钙化。而且,过量摄入钙补充剂可能导致幼儿骨骺提前闭合。
其实,一般来说,孩子日常饮食正常、均衡,一般可以摄取足够的钙。
除了钙,还有一个与孩子长高息息相关的元素常常被宝爸妈们忽略,那就是维生素D,其作用是促进身体对钙质的吸收。
春天多让孩子晒太阳,就好像让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一样,是非常有助于孩子增高的。
不过,由于合成的量非常有限,所以如果孩子体内缺乏维生素D,就需要遵医嘱每日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
误区三:乱吃“补品”
补品容易让孩子提早发育,加速骨骺的闭合。到时候孩子不仅没长多高,还更可能变成了机能紊乱的小胖子。
误区四:生长激素、吃增高药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公布的保健食品功能中,并没有“长高”这一项,所以,别再交智商税了!
各种“增高药”、补品、保健品,尤其是标榜能长高的口服液,大多添加了激素,很容易诱发孩子性早熟,导致骨垢线提前闭合,反而容易让孩子长不高!
误区五:用拉伸器、拉伸床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拉伸器、拉伸床诸如此类的“增高”器材。
这些器材只能短暂的增加关节间隙,休息后就会立刻恢复,对娃的最终身高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还容易带来损伤,得不偿失!
误区六:吃得多就长得高
孩子身体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营养补充过多,一方面可导致孩子消化不良,另一方面,营养过剩容易伤及脾胃,出现排便困难等问题,还可能适得其反,出现怎么吃也长不胖、长不高的情况。
吃
要想孩子长得好,科学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必不可少。最好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让孩子在正餐之余有适当的健康加餐。
春季美食种类多,应季果蔬营养多,这个季节,也正是孩子长身体的时期。
动
宝爸妈应该多带娃做户外运动,既能有效陪伴,还能通过运动来刺激生长激素的释放,一举两得。
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的孩子要比不运动的平均高出2-3cm!
爸爸妈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和体质,合理的决定练习的次数和时间,千万不要“拔苗助长”。
长期过量超负荷运动同样会造成软骨损伤、肌肉劳损,反而是不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的。
睡
想要孩子长高,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那就是:“睡得好”。因为促进孩子长高的生长激素,一大部分是在夜间分泌的。
在孩子的睡眠上问题上,我们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还要保证睡眠质量。在孩子睡觉时,爸爸妈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睡眠环境,入睡前不要让孩子看电视,不做剧烈运动,孩子睡觉时,父母不要大声说话、低调音量或关闭电视。
心情
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不良的心理因素往往会影响人体大脑和内分泌的功能。
有研究发现,如果孩子经常处于受到批评、责备,父母争吵的环境中,心情压抑、情绪低落,会严重影响孩子长个。
每个孩子的生长规律并不一样,我们必须要正常对待,在遵循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再辅以有利条件。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