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述:丽娟
编辑:哈尼妈
本文育儿故事是和一位邻居妈妈聊天中学到的,文中人物为化名。

孩子读初一。
从一年级到小学毕业,成绩一直不理想,学习主动性也差。
为了帮助他提成绩,尝试了很多办法:陪写作业、请家教一对一辅导、报名师辅导班……效果都不好,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小学六年学习中,孩子很痛苦,我们也很痛苦。
孩子觉得一直被逼学习,而我们自认为已经做了很多,付出精力、金钱和心血,却收效甚微。
我和老公也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常常争吵。
当时我已几近绝望,心想:算了,就这样吧。
我安慰自己:孩子挺好的,只是学习不好而已,将来也不是只有读书这一条出路。
好在,孩子的爸爸没放弃。
孩子爸爸说:谁都可以放弃孩子,只有我们不能放弃自己的孩子。
那一刻,眼泪从两颗黄豆变成满面断线的珠子。
有太多的东西,直击我内心。

后来,我和孩子爸爸大量学习夫妻关系课程、亲子沟通课程。
有一段时间,孩子的数学成绩非常不好,爸爸很生气,语气很重地给我发了一段语音。
如果是以前的我,肯定会立刻跳起来凶回去。现在,我心平气和地听完他的话,还冷静地换位思考:他不是这样的人,今天只是工作不顺心。
回家后,我和善地问儿子:“儿子,这次数学成绩不理想,是因为你不喜欢数学吗?还是不懂?”
儿子说:“不是不喜欢,也不是不懂。”
“还能给妈妈说得更多点吗?我很想和你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不喜欢老师。”
“不喜欢老师哪些方面呢?”
经过我启发式的提问,他讲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因为现在数学老师和小学老师有几分神似。之前的老师对他特别严厉,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于是我笑着问他:“儿子,每个人出生能选择自己的长相吗?就像他能选择父母那样。”
他斩钉截铁:“不能!”
“儿子,两个长得相像的人会做一模一样的事情吗?”
他想了一会儿说:“好像也不一定。”
我说:“那假如她做了一件你不喜欢的事,未来的时时刻刻、事事处处全部都做你不喜欢的事吗?”
他又说:“老妈,你在绕口令吗?让我想想,那也不一定。”
“对,人是变化的,不是绝对的。就像妈妈以前老说教你,现在改和你交流了。”
“嗯,就像爸爸以前脾气很暴躁,现在很平和。”
我又问他:“关于数学学习,你需要我或爸爸帮你做点什么吗?”
他说:“好像你们也帮不上忙。”
我望着他的双眼,坦诚地说:“当你有问题的时候,爸爸妈妈会永远支持你,尽我们所能帮助你。”
“我知道”孩子的嘴角浮上了笑意。
他说,他都能够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他解开了心中的结。
让我和老公很意外的是--期末考试,儿子的数学提升了20多分。

现在我可以和老公心平气聊孩子、聊成绩。这样的状态从孩子上学开始是从来没有过的。
经常沟通,我们关系有了些缓解,一直压在我心里的石头放下了。
在孩子的教育上,以前虽然在表面上我能做到和老公意见一致,但在内心深处对这些意见还是有些许抵触。现在我开始重新认识老公的教育方式,理解他每天陪伴的辛苦,感受他对孩子前景的焦虑。
我也彻底改变了以前的看法。以前觉得,孩子只是学习不好,其他都很好。现在认为,孩子不只其他方面好,学习也可以更好!
在家庭中,孩子也好,老公也好,我们都觉得家庭氛围更好了。
我和孩子的互动更多了,跟老公也更亲密了。
亲密,就是亲近且能分享彼此秘密。
夫妻关系好了,亲子关系好了,家庭氛围好了,孩子自然也不会差。
如果你也认同亲密关系大于一切,点个赞或分享给朋友。
或许会有人因为你的「分享」,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让ta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
往期精彩回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