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余东芳
栏目编辑:暖小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每个孩子都爱上思考,学会思考,成为一个个快乐的“小问号”。这些问题将引领孩子不断进步,让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趣!
过年走亲访友时,有六年级孩子的父母向我咨询初中和小学学习的不同。其实初中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科目增多,知识难度增加,老师无法将所有相关知识一一在课堂上呈现,此时,就需要孩子多多动脑,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
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一次,我在班上听一节物理公开课,老师带着大家做了一个硬币碰撞的实验,一枚硬币去撞三枚硬币,只有一枚硬币被撞出去,而拿两枚硬币去撞三枚硬币,就会有两枚硬币被撞出去。
正当大多数同学还在重复这个有趣的实验时,我们班李昊同学站起来问:“老师,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连环追尾的交通事故,依照今天的实验结果,应该是最前面那辆车被撞出去很远,但实际情况却是中间的车辆被挤扁了,而最前面的车只有尾部损坏,这是为什么呢?”
物理老师对这位同学能结合理论来思考生活现象的做法大加褒奖,然后结合摩擦力和汽车材料的柔韧性知识给大家解释了连环追尾现象。
看,同样一节课,爱思考的孩子往往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上小学时,老师讲得细致又周到,爱思考的孩子优势可能并不明显,但是进入初中之后,这种优势会很快显现出来,因为他们能做到举一反三。所以,我们不妨从现在起,帮助孩子爱上思考。
★
家有“懒羊羊”——适时做个“糊涂”家长
有些孩子话语不多,或是懒于思考,这时,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多问“为什么”,把自己变成一个“问题篓”。例如:
“咦?今天蜻蜓怎么飞这么低啊?”
“含羞草的叶子怎么一到傍晚就'枯萎'了?”
这些问题都会引起孩子思考,激发他寻求答案的欲望。
★
家有依赖性强的孩子——鼓励他自己寻求答案
许多孩子在遇到疑难问题时,总希望爸爸妈妈给他答案。如果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容易让他养成依赖性,遇到问题不再积极思考。不如放手让他去书本和网络中寻找答案,并和同伴积极探讨,或者向老师请教。
★
家有“问题篓”——父母积极反馈
孩子发问是因为他有了困惑,而困惑来自于他的观察和思考。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开始思考了。所以,父母要欣喜地接受孩子的发问,并对孩子的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您可以说:
“这真有趣!你在哪儿看到的啊?”
“咦?这个现象太奇怪了!”
父母的积极反馈会让孩子充满成就感,有利于他们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发问的习惯。
★
家有爱刨根究底的孩子——不做“自以为是”的家长
有些孩子喜欢探究,随着思考的深入,他提出的很多问题父母也不知道答案。此时,您不妨积极地和他共同探讨,并让孩子将解决不了的问题搜集起来,记在一个专门的“问题簿”上,给“问题簿”起个好听的名字,比如“奇思妙想”、“芝麻开门”等,同时鼓励孩子多向老师或相关领域专家请教,帮助解决问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但愿每个孩子都爱上思考,学会思考,成为一个个快乐的“问题篓”。这些问题将引领孩子不断进步,让他们将来的初中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趣!
01
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