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导】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小学就要开始收藏!

1390

来源:中考语文课、

栏目编辑:暖小编

导读:

学好语文有多重要,肯定不用我多说了,那可是学习所有课程的基础。本期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语文学习的一些重点知识,一起阅读收藏吧!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

(1)表引用

(2)表讽刺或否定

(3)表特定称谓

(4)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

(1)表注释

(2)表插说

(3)表声音中断、延续

(4)表话题转换

(5)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

(1)总←→分

(2)现象←→本质

(3)原因←→ 结果

(4)慨括←→具体

(5)部分←→整体

(6)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

(2)搭配不当

(3)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4)前后矛盾

(5)语序不当

(6)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

(1)表内容省略

(2)表语言断续

(3)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4)表心情矛盾

(5)表思维跳跃

(6)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

后补短语

的字短语

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

(1)并列复句

(2)转折复句

(3)条件复句

(4)递进复句

(5)选择复句

(6)因果复句

(7)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3)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6)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7)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8)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八部分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句号。

(1)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如:①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单句)②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复句)

(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使用句号。

如:请你等一下。

2、问号。

(1)疑问句的末尾用问号。如:你见过金丝猴吗?

(2)反问句末尾也用问号。如: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3)选择问,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如:你是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

(4)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不是问句,所以不要用问号。如: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5)倒装的问句,问号应该放在句末。如:怎么啦,你?

3、叹号。

(1)感叹句的句末。

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吧!

(2)情感强烈的祈使句也用叹号。

如:同志们,跟我来!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也用叹号。

如:我哪比得上他呀!

4、逗号。

(1)主语谓语都比较长,中间用逗号。

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宾语是较长的主谓词组,前面用逗号。

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精力。

(3)句首状语后边可以用逗号。

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各分句之间,大多用逗号。

如: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5、顿号

(1)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如: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2)句子内部并列的短语之间用顿号。

如:我们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3)较长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流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前两个逗号不能用顿号)

(4)概数之间不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用顿号。

如:十二三岁 七八个人 ①学校距这里二三里。②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5)集合词语(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念起来不停顿,不用顿号。

如:公安干警 中小学生 大专院校 男女老少 省市领导 调查研究

(6)并列谓语之间(实际为分句)不用顿号。

如: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7)连词“和”“与”“及”等前边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卫生、文化、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8)带有语气词的并列词语间不用顿号。

如:①这里的山啊,水啊,草啊,都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②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6、分号。

(1)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如: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宝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3)句中没有逗号,不能径直用分号。

如: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7、冒号。

(1)用在称呼语后面,提起下文。

如: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2)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提起下文。

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3)用在总结性话语后,引起下文的分说。

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引出解释或说明。

如:外文图书展销会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

(5)总括性话语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6)引语中间的“某某说”后不能用冒号。

如:“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顾四周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7)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的中间而不能管到句终的,则不能用冒号。

如:①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冒号应去掉,或改为破折号)②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句中的冒号只能管到“作业到深夜”,所以使用错误。)

另外: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

8、引号:

(1)表示引用。

独立引用——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了标点放在引号内。

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非独立引用——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的话的一部分,因为末尾不用标点。如在句末,标点放在引号外。

如: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价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计”。

(2)表示强调着重论述的对象。如:“小”和“大”比较起来,“小”总是被人轻视的。

(3)表示含义特殊。如: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表示特定称谓如:为实现“四化”大干苦干。

(5)表示讽刺和否定。如:他企图在共产主义事业中把自己装扮成“伟大人物”和“英雄”

(6)引号里面还要有引号时,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如: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9、省略号:

(1)表示引文的省略。如: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

(2)表示列举的省略。如:色和么都有:稻鸡、角鸡、鹧鸪、蓝背……

(3)表示话未说完。如:“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4)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如:“我……对不起……大家,我……”

10、书名号:

(1)表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戏曲名、影视歌曲名等。如:《史记》、《孔乙己》、《人民日报》、《人民文学》

(2)书名号里面的书名号用单书名号。如:《〈中国工人〉发刊词》

更多精彩内容

【学科学习】统编语文教材怎么用?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权威答疑

【学科学习】小学期末复习秘笈来了!这样复习语数英三科,孩子成绩节节高!

【学科学习】3——8岁的孩子到底该怎么学数学?这些知识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