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如何培养一个独立的孩子?

2948

导读:

人的思考能力是自己唯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没有正确的思考,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

孩子从出生开始,便一天天长大,总有一天要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去迎接他自己的新生活。为了他在那一天能够更加自由地翱翔,爸爸妈妈都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独立性的培养,这看起来似乎是个很大的话题,但其实它恰恰是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开始的,从最简单的自己吃饭、穿衣,到自己去上学、社交,孩子的生活技能不断增强,独立性也就在不断增强。

有什么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

01、教孩子学会独处

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陪伴,也需要学会独处。孩子的独自玩耍、独自探索,更加能够提升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曾专门做过实验,名字就叫“What happened when kids are bored?”,实验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原来“无聊”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把几个孩子留在一个空空的房间里,房里只有桌子椅子少许日常物品,没有任何真正的玩具,然后告诉孩子们工作人员稍后会回来。

一开始孩子们也表现出了无聊的状态,他们以为工作人员很快会回来,结果等啊等,一直没等到。

无聊的孩子们灵机一动,开始玩起了游戏。他们把手边的日常物品想象成了故事中的各种道具,桌子椅子变成了城堡、船,在小小的房间里玩起了角色扮演,上演了一出令研究人员惊叹的自导自演戏。

独处,让孩子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善于独处的孩子往往都有着富足的内心,他们在家庭中能感受到被爱、尊重和自己的价值,所以才能内心充满力量,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更好的自己。

所以,家长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独处的机会,比如让孩子自己看会儿书、画一幅画、完成一个拼图等等,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玩耍的乐趣!

02、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如果家长每天都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从不跟孩子讨论关于时间规划的问题,那孩子自然就不会去对时间进行规划和安排,不会去思考这样的问题。

时间管理是非常需要独立性的,家长可以安排出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来规划:想做什么?需要事先准备什么?需要多久能完成?

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可以让孩子对时间的概念更明确,对事物发展过程和因果关系也建立起概念。

同时要记得,当他们执行完一整天的规划时,一定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夸他时间安排得很合理,自控力很强等等,并且引导式地问一问他的感受。

“把每一项要做的事情规划好,学习和玩耍的时间再也不打架了,是不是很开心呢?”

“每天睡觉前回想下,一天就做了那么多事情,有没有感觉自己好厉害?继续加油喔宝贝。”

这样的正向引导,会给孩子留下“我时间把控能力很棒,以后还要这样” 的的心理暗示。

能把时间调节得游刃有余,既不耽误学习生活,又能按时完成每一个心愿的孩子,内心会更踏实更充盈。

孩子在学着时间管理的过程中,会建立起珍惜当下、高效做事、用心生活的理念,而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孩子自我安排、时间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他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03、教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就如同不要事事都代替孩子做了,而让孩子没有尝试的机会一样,思考方面也是如此。

家长不要全部都为孩子做好决定、想好办法,而是应该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慢慢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可以多问孩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当孩子遇到疑问时,家长要学会反问,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和孩子一起讨论。

当孩子提出问题时:不要急于对孩子讲“道理”,不要急于判断孩子想法的对错,做为家长要先问孩子为什么这样想,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长此以往,孩子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也更乐于去自己进行思考。

更多精彩内容

【家庭教育】孩子粗心,如何应对?

【家庭教育】和孩子聊天爱搭不理?怎么打开话匣子?

【家庭教育】家长们请告诉孩子,这是人生最好的七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