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和大家分享过孩子写作业爱拖拉的解决方法,那么除了拖拉是孩子比较常见的问题外,在学习上,孩子粗心也不可忽视。
很多人为孩子学习粗心而苦恼,去提醒、批评、训斥、打骂、惩罚……方法用尽了,可还是粗心!
所谓粗心,是指“不应该出错而错”了。但是如果同一类粗心经常出现,就是有原因的,是“应该错”。所以,不去“找原因想办法”,只是提醒、惩罚,自然不管用。
那要怎么做呢?
一、形成合理的习惯
有时粗心是由于解题习惯不好造成的。
1.别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比如孩子做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以前运算都挺准确,后来却“粗心”地错了好几个,为什么?原来是孩子自信满满,不列竖式,直接口算就得出结果。即使是我们,这样口算也容易出错啊。解决方法就是老老实实列竖式计算。
典妈:儿子5道计算题错了两道,错的原因是“没有进位”,他总认为进位写小数字麻烦,认为自己记得住进位。
启示:循序渐进地写好解题步骤,避免跨越太大,是避免无谓出错的一个好习惯。
2.别给自己下绊子
孩子写作业时列竖式计算很少出错,但在演算纸上列竖式错误却较多。这是因为演算时书写潦草,很容易看错,自己给自己下了绊子。只要养成了演算书写清晰的习惯就好多了。
曾给一位学生辅导功课,他的运算常出问题。我发现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太节约纸张,这张纸已经写满了,还在狭小的空间里很憋屈地演算;二是书写潦草,自己都看不清楚,自然容易出问题。
3.从容做题的习惯
考试做题太快,就容易忙中出错。很多孩子很快地把题目做完了,最后留下时间来检查。这其实不大合理。因为你答题时的思路会先入为主,检查时就容易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即使花很多时间也可能查找不出几个错误来。
所以应该从容地做题,不留过多时间检查,趁着感觉敏锐的时候想好怎么做,一次认真完成。检查主要看看有无明显的错误就可以了。做得从容,不该犯的错误自然就少了。
4.审题有问题
有的孩子不去仔细审题,就着急下笔去做。小孩子本身理解力还欠缺,这样就更容易出错了。
一个孩子做题时总是粗心。我和他探讨后发现他审题时对于数字、字母、细节等总是没有耐心看,自然容易出问题。所以,我建议他在做模拟题时边读题边在重点信息下面画线,养成习惯后对这些关键地方就能注意到了。
5.没有形成习惯
孩子学四则运算的时候,经常忘记先算乘除,再算加减,习惯性地按照顺序计算。提醒过几次,还是会犯错误。
后来我发现这需要养成习惯,所以专门找了一些类似的题目,而且让她有意识地在先计算的部分画线。多次训练,形成习惯,就不犯这个错误了。如果只是提醒,而不是训练以形成习惯,就难免会犯错。
启示:认真有时需要形成习惯来固化。
二、改变心不静、没兴趣、不专注
孩子一年级,学习态度不错,但做题经常出现漏题、抄错题、写拼音不加声调等现象,总之很马虎,说了一点效果也没有。当你问她时,她会说是自己着急,但也没有人催她。平时很认真的孩子,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怎样能帮助孩子克服马虎的毛病呢?
安静、专心,自然不容易粗心;烦躁、着急,就容易出错。考试时淡定不容易出错;慌张、沮丧就容易出错。所以情绪是需要注意的。
为什么会急躁,会不专心、不安静呢?有多种可能的原因:有的孩子着急写完了玩;有的孩子对作业没兴趣、没信心,只不过在应付老师;有的孩子片面追求做题速度;有的孩子考试时着急答题,想早交卷以显示自己水平高……这些都需要一一去改变。
三、提高孩子的能力
孩子有一处错误,可以认为是他粗心才做错的,但要让他讲做题思路时,就会发现不是粗心,而是原理掌握得不清楚。作文写得不错,只是错字太多,标点符号错误太多。细问的话却都知道,但为什么总出错?还是因为掌握得不够熟练。
所以,很多所谓的粗心错误其实是由于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不牢固造成的。
小学生更是如此。我们认为这么简单的题目孩子都搞错了,肯定是粗心造成的。其实未必如此,我们认为简单的,孩子未必觉得简单,可能还是不会。比如有几次我女儿做应用题时把单位写错了,看似是粗心,实则是对题目理解得不好。
四、多鼓励,少批评
很多人认为粗心是因为孩子不注意、不用心,所以会反复批评、训斥孩子,让孩子通过加深印象来记住,其实效果不好。
我们想解决孩子的粗心问题,需要先去找原因想办法,然后不断鼓励。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慢慢来。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