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别什么不懂,就乱比较

2284

中国自古就有“见贤思齐”的传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成了代代家长爱用和惯用的激励教育方式,演变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也正是如此,之前有一篇名叫“别人家的孩子”的帖子红遍了网络。

比较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知耻而后勇,但实际的效果往往是,孩子知不足却不进步。比较教育的失败让家长痛心疾首,但他们往往会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觉得是孩子诚心作对、不听话、不合作的结果。其实,“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更应该自我反省。

★反省1:

别人家的孩子好在哪里?真的是成功的典范吗?

“你看看咱隔壁的孩子,放学一回家就做作业,学习从来不让妈妈操心。”

“同样是女孩子,你看看楼下的楠楠,文文静静,乖巧听话,你看你,天天猴的,哪像个女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究竟好在哪?归纳起来,无外乎是很乖,听话,不玩游戏,从不让大人费心,上重点学校,考清华,望北大……这就是别人家孩子的标准相,家长心目中的楷模。

然而,只有他们是成功的典范吗?企业家理查德·布兰森没任何学位却被英国女王授爵,比尔·盖茨在变成世界首富之前退学的事情更是人人皆知,他们都不是以取得骄人成绩而成功的榜样。

学校考试并不能真实反应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更不能预示未来成功与否。也许自己的孩子成绩平平,但是有责任心、诚信、同情心与爱心,这些更是将来成功的重要因素。

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为什么不看看自己活泼的女儿身上拥有的阳光、大方、善与人交流的优点呢?

★反省2:

比较是否对等?是用优点比优点,还是缺点比优点?

“你整天折腾个不停,怎么就不像楼上的妹妹那样,安静地看看书?”

“浩浩能认很多字了,都能流利地阅读了,你看你,还在这儿懒洋洋的,不学习!”

设立榜样是为了激励孩子前进,而不是打击孩子自信心。比较不对等,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去跟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或者榜样的水平与自己孩子水平相差太过悬殊,都会使孩子感觉灰心,自暴自弃。

只有全面地看待自己的孩子,用自己孩子的优点对比其他孩子的优点,找出自己孩子与别人孩子的差距,坚持“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才能使孩子在认识自己的优点时也看到差距,激发努力追赶的动力。

★反省3:

自己做得是否够好?有像别人家的家长那样为孩子创造成长环境吗?

妈妈:“你表哥从小乖巧懂事,上学后成绩也名列前茅,多让人省心。再看看你,真让人失望。”

孩子:“姨妈从来不像你这样说,更不会像你们那样整天只顾着工作。”

孩子说了句大实话。在孩子教育上,同样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都凝聚了父母巨大的心血和智慧,成功绝非偶然。

面对孩子的问题,别人家的家长细声细语劝说;当要求孩子时,别人家的家长注意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做到以身作则……这些我们做到了吗?如果自己不能像别人家的家长那样懂得付出和教育,那又凭什么要求孩子像别人家孩子一样优秀?

更多精彩内容

【家庭教育】3岁女童剪掉1岁弟弟生殖器,真相刺痛无数人!

【家庭教育】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请看看这8张漫画!

【家庭教育】毁掉孩子最快的方式竟然是这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