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编辑:小静豆儿
内容来源:教育E家
1.不给孩子制造紧张感
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关注考试成绩是必然。
但是过度关注只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增强孩子考试紧张感。
心理压力大,过度紧张的孩子,往往容易在考试时发挥失常。
所以,家长关心归关心,但也应适度。
孩子复习期间,家长应该同往常一样在旁辅导,而不是为了考试而给孩子增加学习负担。
更不应该在孩子耳边来回提醒、唠叨有关考试的事情。
比如考试用具的准备,提醒孩子准备,并做好相关检查就好,不要反复询问孩子准备情况。
情绪是会传染的,家长过度紧张与关心,往往容易影响孩子。
2.多和孩子谈谈学习之外的事情
期末考试,紧张的不止有家长。
对于大部分孩子而言,每一次考试都像是“上刑”。
担心自己考不好,担心遭父母老师批评,更担心在同学面前丢脸......
孩子的紧张感并不亚于家长,需要家长帮助缓解。
因此,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复习状态,不因紧张而慌乱,家长不仅要做好好辅导作业的工作,更要当好缓解孩子情绪的角色。
空闲之余,多和孩子谈谈学习之外的事情。
可以是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或者是相关的活动,把孩子的注意力从考试、复习等方面转移出来。
缓解孩子紧张情绪的同时,与孩子多沟通交流,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3.不要让孩子淹没在“题海”中
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在考试复习期间都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题海战术。
家长想要孩子考得好,孩子也渴望有个好成绩,在目的一致,但无具体复习计划时,题海作战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大量的做题看题,表面上看是在为考试做复习准备,实则是在消耗孩子的精力。
急功近利的大量做题,极易造成不追求质量只注重数量的结果。
由此可见,这种题海战术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也可以说是在浪费时间。
所以家长在孩子复习期间,应该谨防孩子陷入“题海”作战中,消耗过多的精力。
复习还应有计划,有侧重点的进行。
4.告诉孩子胜败乃兵家常事
每个人都有胜负欲,都渴望赢。
孩子也不例外,期末考试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场较量。
很多孩子之所以在意成绩,看重考试,很大的原因在于他想要赢,想要超越某一个同学,或者得到家长、老师的认可。
孩子想赢的心理并没有错,但是拥有过强的胜负欲并不是一件好事。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考试失利是学生时代最正常不过的事情,考好了戒骄戒躁,考差了也无需自责。
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是成功之母,告诉孩子不要怕输,要能从输的地方找到缺口重新站起来,那便就离赢不远了。
面对考试成绩的起伏,能正确看待,才会有所进步。

5.帮助孩子制定复习计划
考试复习需讲究方法与计划,如果没有计划胡乱复习,结果往往只会白费力气。
所以,家长在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同时,与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是复习的前提。
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教会孩子有重点的进行复习,合理分配时间。
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做到复习与放松两不耽误。
有复习计划的孩子,复习便有了目标方向,不会有手足无措的茫然。
更不会对考试产生焦虑的情绪,更有利于考试发挥。
简而言之,期末考前,家长态度及做法往往影响着孩子考试发挥。
聪明的家长深谙其中道理,更会在孩子复习期间重视以上问题,做好相关的陪伴。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