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二胎爸爸捅死10岁女孩,父母的情绪,藏着孩子的未来!

3873

内容来源:网络

栏目编辑:小静豆儿

导读:前几天,看了一条让人心惊的新闻。一个中年男人,竟对一个年仅两三岁的幼儿大打出手!仅因该中年男人的孩子和另一个孩子玩耍时,脑袋不小心碰到了一起,并没有受到伤害。但中年男人觉得孩子被欺负了,一气之下出来为孩子复仇。发疯似的拼命高速转动旋转座椅,导致孩子直接被甩出去;旋转停止后,中年男人还不满足,一脚将孩子踹翻倒地。

事件发生后,不禁重新思考,孩子间发生矛盾冲突,作为父母的,该怎么做才最正确呢?这样“为孩子强出头”的爱,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然而,这并不是个例,随手一搜,类似事件并不少。

爱子心切是每个家长的本能反应,但“替孩子出气”真的是好方法吗?


有句话叫“小孩打架不记仇”,也许恰恰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那样较真。对他们来说,没有吃亏与不吃亏的概念,所谓吃亏与不吃亏都是家长的想法。


我们都知道,孩子生来一张白纸,他们通过成人的眼睛来认知这个世界,父母的一举一动将决定孩子未来的行为模式。


父母的情绪,是孩子看世界的镜子

谁都会有小情绪,谁都会有忍无可忍的时候。情绪不可怕,可怕的是控制不住情绪。做不了情绪的主人,就会沦为情绪的奴隶。如果孩子能在出生前挑父母的话。我想他们肯定会挑情绪平和稳定的父母。


因为父母的情绪平和,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成长环境,不至于担惊受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引来一场情绪的黑风暴。


父母是孩子的情绪导师。我们反思我们自己的人生,没有哪一个学校有情绪课堂,也鲜有老师教授我们情绪这门课程。


而父母在实际的教养过程中就不知不觉中承担了这个任务。这个影响是从婴儿时期就开始的。


在孩子最初的两个月里,我们给予孩子更多的笑脸,会让他们今后也较少流露出消极表情。


如果孩子一直处在一个经常出现消极情绪的家庭环境里,无论这种情绪是不是针对他们的,这些孩子都会表现出难以调解的消极情绪。


比如经常吵架的父母,虽然矛头不是对准孩子,但是一场场家庭战争中,孩子往往是最受伤害的。


曼彻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爱德华·特罗尼克做过一个“静止脸实验”,更能说明孩子的性格与父母的情绪密切相关。

最开始,妈妈和宝宝打招呼,宝宝给妈妈反馈。宝宝指不同的地方,妈妈顺着看,给她微笑,宝宝表现很开心。

面对没有反应的妈妈,不到2分钟,宝宝就表现出了焦躁情绪,不一会儿就崩溃大哭。孩子是通过母亲的情绪来建立对事物的反应模式的。如果妈妈总是很乐观、快乐,孩子也会体验到这个世界充满快乐;如果一个母亲总是很阴郁,孩子也会觉得世界阴云密布。


在一个情绪稳定、快乐的妈妈身上,孩子看到的自己是可爱的、勇敢的、自信的;而在一个暴躁、忧郁、随时可能情绪失控的妈妈身上,孩子看到的是不被世界喜欢的自己、缺乏勇气和自信、孤独的自己。


一个人最好的运气,无疑是拥有一个情绪稳定、平和的妈妈。

真正的自由,是做情绪的主人

人最大的困扰,都来自情绪。快乐、激动、悲伤、愤怒、恐惧、自卑、焦虑,七情六欲、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


每个人都被自己的情绪所束缚着,我们在情绪中收获快乐,同时也在情绪中体验痛苦。


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摆脱情绪的束缚,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父母与子女的顺畅沟通来源于彼此尊重。只有当父母将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时,孩子的权利才有可能受到维护,而此时父母会充分考虑孩子的诉求,孩子也会对自己的父母敞开心扉。


只有当父母与子女彼此尊重,才代表父母将孩子视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具有独立人格,意味着孩子的意见可以得到自己的采纳。


不是穿了西服就变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最简单的第一步是不再打骂孩子,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别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其实,我们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我们发火、抱怨、吼骂,会给孩子留下长久的伤痕,甚至未来他们也会成为情绪暴躁的人。


相反我们、温柔、包容,用言行教会孩子学会控制情绪,才是能滋养孩子最好的教育。

那么,当矛盾发生时 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呢?

1:判断这是孩子间的“正常冲突”还是受欺负

孩子的打闹很多是游戏的成分,他们会偶尔拉拉同伴的小辫子、拍拍他们的肩膀,但由于他们还不会控制这些动作的度,有时会造成一些伤害事件。平常家长可以提醒孩子,玩闹的时候不要动作过度,不要打到对方身体比较脆弱的部位,如眼睛等。


但是如果孩子的玩闹没有造成安全事故,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之间的打斗看得过于严重。


2:不要直接插手去警告对方或实施惩罚

孩子的事情,大人不瞎掺和。孩子之间发生争执,他们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也是锻炼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


家长听到的可能是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词,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不是太了解,如果直接插手,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麻烦、更复杂。


3: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孩子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向家长寻求帮助时,家长应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巧与对方父母沟通,鼓励孩子正常交往

双方父母最好能诚恳地交谈,彼此谅解,友好地解决问题。


写在最后的话:父母习惯用情绪解决问题,孩子必然也会偏向用情绪解决问题。谁都会有小情绪,谁都会有忍无可忍的时候。情绪不可怕,可怕的是控制不住情绪。做不了情绪的主人,就会沦为情绪的奴隶。

更多精彩内容

【家庭教育】普通家长给孩子花钱,有远见的父母跟孩子谈钱

【家庭教育】致家长!同样上学,不一样的家长,不一样的结局!

【家庭教育】父母的这5种行为,正在培养一个低情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