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9/21
文字 | 莎啦
编辑 | 莎啦
坚持就是胜利,这也是我曾坚守的信念!
真的是这样的吗?
今天,莎啦小编有自己的新思考!
对于运动,小编不能说是热爱吧,但是“感兴趣”这个表达方式还是相对准确的,瑜伽、民族舞、蹦床还有各种运动器械,每天下班之后的一路高歌,快乐源泉就是运动。
基本上尝试了健身房所有的运动方式,只剩下了单车。于是勇敢的决定晚上就去上单车课。我也想感受一下自己平时并不太能接受的“疯狂”“竞速”“王者”之类的如此激情澎湃的运动方式,虽然知道并不适合自己。
拉伸运动之后,就是跟着狂躁的音乐蹬起来,我觉得可能用“飞”更贴切一些,奈何我动作笨拙,别提起飞了,双腿发软到不知所措,虽然只是做了个简单的拉伸。

但是我还是想固执的坚持下去。于是进入了第一组运动,话说这是“快乐骑行”,但是说实话,我并没有感受到快乐,我看到能很轻松就做到的小伙伴们都乐在其中,还有和我一样,第一次上单车课的同伴,也呲着大门牙抑制不了的兴奋和开心。
我一次又一次的鼓励自己,坚持,别人能做到,我也可以的。但,事实上,我真的坚持不了了……五十分钟的课程,我艰难的坚持了十几分钟。
最后,我不得不选择中途退场,而且,我是用意念坚持着,拖着两条感觉已经不受支配的腿,勉强直立行走出去的。
不能说这个经历有多么痛苦,但是内心多多少少是受挫的,觉得“我不行,我真的不行啊”。
回去瘫坐在沙发上,就在想关于“坚持”的问题。
我们从小,都被灌输了“坚持就是胜利”的毋庸置疑的人生观,学科学习上、兴趣班培训中,老师和家长都是这样鼓励我们的。在正确的事情、适合自己的事情上,自觉主动的坚持,一定是好的,无论是对心智的成长、耐力意志的磨炼,还是技能的提升;但是,我们似乎很少探究过“坚持的前提”,如果是一件错误的事情、或者是不适合自己的事情,也要坚持吗?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想我肯定不会再去上单车课程了,因为我不快乐,我不喜欢那种狂躁急迫的氛围,我也感受不到运动带来的释放感。我还是选择跑步、瑜伽,虽然很累,坚持下来也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克服内心的惰性,但是最后自己是开心的,有成就感的,很自信的!

有个五岁小妹妹,已经被妈妈“鼓励”着去舞蹈班一年了。孩子在上舞蹈课的时候,总是东张西望,做动作的时候也总是心不在焉,“妈妈,我不喜欢跳舞,我想画画……”哪怕是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妈妈还是“鼓励坚持”,跳舞可以锻炼女孩子的气质,跳舞可以锻炼人的协调性……说的不错,好处多多,但是家长有想过,跳舞到底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呢?
如果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别说提升气质、锻炼协调性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是会受挫的,没有自信心,缺乏学习积极性,可能最后,失去的不仅是孩子真正的兴趣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机,而是孩子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态度。

关于“坚持方向的选择”,还体现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坚持。
比如,单车课程于我,也许是当下,我的身体素质还不足以支持我去做那么强度大的运动,但是通过其它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提升了身体素质之后,就可以像其他伙伴一样,在单车课程上获得快乐了,但是现在还不行!
有个刚上幼儿园的小家伙,也就刚三岁,一唱《小鸭子》就眉开眼笑,唱字母歌也手舞足蹈的,孩子喜欢唱歌,毫无疑问。可是前两天,幼儿园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唱歌唱祖国的歌曲,妈妈选了一首《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在这首歌里,孩子没有手舞足蹈,也没有欢欣的表情,她连歌词都不明白,可能感受不到“小鸭子”那样的快乐吧,全程无表情。所以能力不相及的坚持,也不要了吧,毕竟孩子的内心是脆弱敏感的,让她人生学习的起始阶段,充满快乐,对于孩子学习的能力培养,将受益终身。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很经典的名言,但是我们必须要给孩子讲明白前提,努力,要朝正确的方向;放弃了不该坚持的事情,也未必就是失败!坚持就是胜利,请一定要坚持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