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8/01
资源 | 螺蛳语文
编辑 | 莎啦
有人说,读书读的是一种信念。
坚持读书,无论你读的是什么,你产生了疑惑和思考,这就是独属于你自己的信念。就算最后你忘了这些书的详细故事,但当时所产生的思维碰撞是不会消失的。
读书一定是有益处的,这个益处非眼所能见,确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从最为简单的方面来说,读的书多了,你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都可以比别人高一等。在别人看八卦还缕不清谁是谁的时候,你已经成功看完并且可以当课代表带领群众吃瓜,这也是一种阅读带来的另类好处吧。
在暑假,螺蛳教育精心筛选了部分书籍,列出了书单送给所有孩子,也包括家长们,假期一起来充个电吧!
01
散文杂文类

“孩子是属于大自然的。”冯骥才说,孩子的天性本与自然最接近,本书内容全都以孩子般纯真的视角观察自然、植物、小动物、季节以及人物,温柔善待每一株小植物、每一个小动物,让孩子在自然真性的阅读中,补充“知识教育”之外的“心灵教育”。其中《珍珠鸟》《花的勇气》《挑山工》等多篇入选义务教育教材。

“每个人都急着讲话,每个人都没把话讲完。”
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从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暴力六个方面阐释孤独美学,鼓励大家承认孤独,理解孤独,面对孤独。

名声、财产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仅有一次的人生到底应该怎么度过?
周国平说,每个个体要尊重生命本来的样子,当好自然之子。

印象里的鲁迅先生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怼人狂魔,《朝花夕拾》可以说是鲁迅少有的温情所在了。书里叙写了鲁迅的少年时代的生活,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02
社会科学类

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实地调查和考察总结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模式,写下了这本《乡土中国》,简洁明了的文字,清楚展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和人情世故。或许读了它,你会更加理解什么是“中国人的社会”。

“这是一个娱乐之城,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中国古代有讲究用典的传统,但现代人对于这些典故常常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莫须有”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说“一不作,二不休”呢?报刊上经常能够见到的“情况基本属实”的说法对吗?口语表达与书面语有什么不同?文学和语言有什么样的关系……如果你也有这些疑问,那这本书就是最好的选择。

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然而逻辑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这本书就深入浅出地告诉你了。
03
自然科学类

数学是如何产生的?数学有怎么样的历史?这本书称得上是数学史最全面的描述。书里还探讨了对数学本身的看法,不同时期中这种看法的改变,以及数学家对于他们自己的成就的理解。也许你会因此爱上数学。

书里通过许多古代著名的猜想,讨论了论证方法,表达出作者的观点:不但要学习论证推理,也要学习合情推理,以丰富人们的科学思想,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当他最初接触欧几里得几何学时,如果不曾为它的明晰性和可靠性所感动,那么他是不会成为一个科学家的。”
当然,我们在学习几何数学的时候并没有很多感动,更多是头痛。这本书里,或许你能找到感动的答案。

这是一本大博物志,全书包括了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作者综合了大量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看完你会对人与自然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04
古籍类

《古文观止》是清康熙年间吴乘权、吴大职编选的一部古文读本,凡十二卷,收录自先秦至明末的散文二百二十二篇,每篇都有注释和评论。书里的散文都是极好的古文,很多都在教材里,简单地说,好好读,古文阅读不用慌。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貌奇特的古代作品,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神话、生物、医学、水利、矿产等方面内容。不管你是对上古神话感兴趣,还是二次元动漫爱好者,还是美术设计师、游戏开发者等等,不要错过就对了。

《世说新语》是南朝文人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按照现在的说法,这是一本魏晋男神风流八卦合集,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对魏晋风骨向往的朋友,此书很适合食用。

《围炉夜话》是清人王永彬所撰写的一部劝世之作,它与明人洪应明的《菜根谭》、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一起被后世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书中体现出作者身上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的烙印,可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不一定能适合当代社会的要求,但依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05
小说传记类

作者是最会讲故事的人,他认为所有那些最具特色、最有生命力的成功之笔往往只产生在艺术家难得而又短暂的灵感勃发的时刻,而历史亦是如此。在这本书中,我们会发现那些课本上的被神化的伟人的另一面。

我们耳熟能详的苏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个被贬到哪儿就吃到哪儿的吃货?还是写“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痴情人?又或者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行客?这本书会带你了解一个更全面的乐观派苏东坡,你或许会爱上苏东坡,也或许会领悟到他的精神。

“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即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看了这本书,我们会对那些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追求心灵慰藉的人的行为多些理解和思考。更有可能的是,你也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了。

路遥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老一辈人厚重而沉实的人生苦难,年轻人浪漫瑰丽的人生想象和朝气蓬勃的行动能力,会让每个普通人更好地过平凡的生活。
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罗曼·罗兰
往期精彩
【原创书单推荐】 那些难以启齿的安全教育,这里有正确的解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