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孩子总是买买买,那是因为你没有尝试这三个绝招!

1197

640.jpg

栏目编辑:小静豆儿

导读:财商,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是理财的智慧,它并非随着基因天然而来,而是需要父母对孩子从小进行教育和引导。

上周和闺蜜相约一起过亲子周末,闺蜜的一个优秀操作引起了我对财商教育的思考。


午饭前,我们打算在商场里逛一圈,走着走着,发现闺蜜的儿子牛牛不见了,回头一看,原来他定在一家玩具店门前,一动不动得盯着门口摆放的玩具车。


不管我们怎么叫,他也不挪步,看一眼我们,看一眼玩具车,反反复复,脸上写满了“想要”。


闺蜜走过去,蹲下身问他:“很想要这个玩具车,是不是?”


牛牛点点头。


闺蜜指着电动车,又说:“可咱们家有个和这个差不多的,你看,这个玩具车要一百多,和一顿午饭差不多,如果买了玩具车,咱们和阿姨、弟弟,中午就没有饭吃了,都得饿肚子。”


牛牛有点小惊讶:“啊?”


闺蜜看儿子有点动摇,又问:“你是想吃香喷喷的肉呢,还是饿着肚子玩小车呢?”


牛牛手摩挲着玩具车包装,纠结了好久:“我想吃肉。”


闺蜜说服成功,我不禁称赞:“你这是一场现场版的财商教育课啊。”


财商,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是理财的智慧,它并非随着基因天然而来,而是需要父母对孩子从小进行教育和引导。

摄图网_500310945.jpg


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的富翁小洛克菲勒也很重视孩子对于金钱的态度,他说:“要让孩子懂得金钱的价值,不要乱花乱用,要把钱用在益处。”


其实,不管家庭条件如何,父母都要敢于和孩子谈钱。


如果家庭条件一般,那我们要引导他拥有健康的金钱观,不拜金,不因患得患失而产生资源被掠夺的焦虑感;


如果家庭条件很好,那我们要培养孩子不乱花钱,并且在多年之后,有能力管理来自我们的财富。


零花钱,是孩子第一份能够独立规划的“财产”,通过零花钱的“赚”、“花”、“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培养孩子管理财富的智慧。

赚:做家务赚零花钱可取吗?


很多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做家务,都会用金钱来鼓励。这种做法到底可取吗?


记得我小时候,妈妈为了鼓励我做家务,给每项家务都标上了价格。刷一个碗是2毛,冲一次马桶是1毛……


我为了创收,哪怕写作业的时候,也会竖起耳朵听外面是否有人上厕所。如果有,我会马上跑出去替他们冲。


那时我每天神经兮兮,根本没办法集中精力写作业。


只过了两三天,妈妈就果断结束了做家务赚钱的事情。之后我的学习又慢慢步入正轨,也不再斤斤计较刷了几个碗,做了多少家务。


因为我逐渐知道,家务是家庭成员的义务,不是拿来换取金钱的条件。

2.jpg

不过有一次我还是因为家务赚到了钱。


我发现了家里的门在开关的时候总响,我运用在学校刚学的知识,把铅笔铅磨成末洒进折页里,解决了门吱吱响的问题,妈妈非常开心,当时就奖励了我1元钱

妈妈说,这次我可以获得额外的零花钱,是因为我动脑筋为家里解决了问题。


通过动脑,而不是通过消耗时间或出卖体力赚钱,这正是工作赚钱之道。如果孩子能够在家务劳动中体会到这一点,对他们今后职业的选择也会很有启发。

花:这个玩具,你真的需要吗?还是你想要?


姐姐家的外甥女上小学三年级了,特别喜欢机器猫,遇到机器猫的周边都要买,哪怕家里有个差不多的。所以一逛街,姐姐就头疼,生怕路过有机器猫元素的店。


其实,这就是孩子分不清“需要”和“想要”的区别。


《反溺爱》书中说:“教会孩子区分想要和需要,才能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需要,是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比如我们每天都需要睡觉吃饭,那么房贷、水电费、蔬菜水果费等就是“需要”的部分。


想要,是为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的东西,没有也可以。比如外甥女的机器猫玩具,家里已经有类似的玩具了,那么就不必再买。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列出两栏,分别列举这两类花销,让孩子能够更明确地区分。


孩子想买各种“想要”的东西,也是因为他并不知道家庭中需要支付的费用还有很多。


姐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用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她取出了一万五千元钱,摞在了女儿面前。她说:“妈妈爸爸每个月可以赚这么多钱。”

3.jpg

外甥女惊呆了,她以为是要给她增加零花钱。不过姐姐从中拿出了4000元,说:“这是房贷,咱们是借银行的钱买的房子,每个月还给银行的钱就是房贷。”


然后又拿出了3000元的“车贷”,3000元的“蔬菜水果费”,1000元的“水电煤气网费”,4000元的“孩子教育基金”。


一万五千元被瓜分完毕,姐姐说:“如果你买机器猫,那我们这周就不能吃饭。”


外甥女沉默不语,若有所思。


现在都是电子支付,很多孩子对金钱没有直观的感受。如果把钱取出来,按照用途分门别类,可以让孩子更懂得合理花钱。


金钱本身并不是万恶之源,不懂如何驾驭,才会让它变得邪恶,如果善于运用它,将会大有裨益。

存:孩子总是买买买,是因为他不懂储蓄的意义


孩子愿意花钱,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没有教会他储存这件事。


我的一个同学,小时候他妈妈每天都给1元零花钱,等到晚上回家,他需要和妈妈汇报当天花了多少,如果花了4毛,那妈妈就再给补上6毛,也就是说手里总是保持有1元钱。


上一分也得不到。


于是,他就每天买买买,争取把手里的钱都花光,这样晚上就又能得到1元钱。


日复一日,他养成了错误的金钱观。到现在,他仍然保持这样的消费习惯,不懂得储蓄,只想着把手里的钱花光。这其实也是他的父母没有教会他储蓄的后果。


想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我们可以准备两个透明盒子。当孩子收到零花钱后,将零花钱按照“储蓄”和“零花”,分别装进这两个盒子。

4.jpg

其中“储蓄”盒用来完成比较大的愿望,比如是去迪士尼乐园,买心仪的但是比较贵的玩具,平时不能动;“零花”盒用来日常花销,可以随时取出。


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满足孩子对于金钱的掌控感,而且,还能培养孩子规划能力和延迟满足的能力。


给零花钱的时间周期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长,金额也可以随年龄增加。这样逐渐扩大孩子的支配时间和范围,更能够培养孩子管理财务的能力。将来在能够支配更多的金钱的时候,不会因为突然拥有太多而不知所措。


13岁以后,也可以用存折。因为13岁以后,孩子可以接受以数字这样抽象的信息来代替金钱的实物,看着存折的余额逐渐增加,也会感受到储蓄的乐趣。


很多人就是不懂得储蓄的意义,不知道延迟满足,才成为了月光族。从小教会孩子储蓄,今后才有能力运用金钱的规律为自己创造财富,赢得更加自由的生活。

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说过:


“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会有其他人取代你。其他人是谁?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方,也许是骗子。这些人教出的孩子,会给我们带来多少麻烦大家都可以想象。”


我们不能用外面听来的各种噪音来填补孩子的教育真空地带。

5.jpg

培养孩子财商,近了说,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提高他们驾驭金钱的能力,让他们不管何时都能够不为金钱所困所扰。


远了说,是我们百年后向孩子传递财富管理责任的同时,传达给他们管理财富的智慧和正确的金钱观。


孩子成年后将进入社会,这是一个和学校完全不同的世界,是一个谈钱的世界。只有拥有良好财商的人才能够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所以,在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父母留出一只眼睛关注孩子财商的培养吧,因为无法用分数衡量的能力往往更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关键。

更多精彩内容

【家庭教育】教育,说到底还是拼爹妈的!

【家庭教育】最牛高考状元,数学英语满分总分730,他是怎么学习的?

【家庭教育】学会让孩子承担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