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闲书上

4485

资源 | 鱼爸

编辑 | 莎啦

导读:

作为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尽可能多的读一些名著,或者是对学习有用的书,而不是“漫无目的”的“闲书”。


关于孩子读什么书这件事,我们要不要管?


1

有妈妈问我,“孩子的阅读,要不要审查?”

言下之意是孩子读什么书,我们要不要管?

她跟我说,希望孩子读一流的书,所以看到孩子读那些校园小说就头疼,不想让孩子读,也不想给孩子买。

可孩子很反感,她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

很多妈妈说不想给孩子读没用的书,不想给孩子读闲书。


只想给孩子读一流的书,让孩子过上一流的生活!

可是,这世间何为一流?


前段时间陪小小鱼读宫泽贤治的《山猫和粟子》。

里面有一幕让我非常触动。

山中的橡子们异口同声地起哄,争论谁是最伟大的。


“不行!不行!怎么说也应该是头最尖的最伟大!而我的头就是最尖的!”


“不对!应该是头最圆的最伟大!而我的头正是最圆的!”


“最大的才是!最大的才最伟大!我身子最大,所以应该是我最伟大!”


应该是最高的!最高的才最伟大!

……


这下子,山猫大人无法评判。


一郎笑着回答:“那这样好了,你就跟他们说,你们当中最笨的、最丑的、最不像样的才是最伟大的。”


最后橡子们静默无声,个个愣头愣脑地僵立在原地。

我们常常说给孩子最好的。


特别是在阅读上给孩子精挑细选,读一流的书。


其实也跟这些争论的粟子一样。

为什么不能把空间放宽一些,把更多的选择交给孩子。


2

我一直觉得。


童年时期的阅读,应该就像山羊在草地上吃草那样。看上去是贪婪而自由的样子。

而我们呢?可以做一个躺在青草地做自己事的牧羊人就行。你可以悠哉的看云卷云舒。

只要羊儿不去危险的悬崖边上吃草就好。

只要羊儿不去吃那些有毒的植物就好。

当这些危险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提前出现,轻轻地把它拉回来。

而且,那些只吃一种草料的羊儿,肯定不是最强壮的。反而是最体弱多病的吧。因为它的营养摄取不足,它的喂养过度精细化。吃不饱、吃不好,还常常会忧心忡忡。

给孩子读书也是这样。

很多孩子的阅读兴趣还没有建立起来。

父母就已经在谈论自己的宏伟计划。

罗列一堆书单,想着让孩子从这些作品中获取丰富的养料。

可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

孩子们有自己的圈子,几乎所有的朋友都在看流行校园小说的时候。你可以不跟风,但为什么一定要禁止?

你对这本书了解吗?至少要熟悉它才能下结论,否则你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白费的。不仅仅是没有给孩子买单,反而阻碍了孩子摄取新的养料。

3

鲁迅先生说,“读书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让孩子读一些闲书,说到底,孩子的读书功夫毕竟并没有“闲化”。


在不久的将来是会有所收获的,孩子的父母当端出“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见,不要横加干涉。

其实我们要担忧的,反而是孩子不爱阅读,或者损坏孩子的阅读兴趣。如果孩子从哪一本闲书上体验到了阅读的甜美。那就让他顺着这个口子,先走进去,任性一点又何妨?

孩子的阅读可以任性一点,有点像我们以前讲的开卷有益。因为对孩子来说,你给他只读一种书,很容易让他们失去阅读的兴趣。

现在太多的父母给孩子选书,一个是看网站排名,二是听老师推荐。这个往往没有考虑孩子自身的兴趣。

比如曾经有位妈妈,希望我给她推荐一套书给孩子做生日礼物。


我问要求,她只说要好书,最好是名著。

她又说:“其实儿子喜欢漫画,我就是不想他继续看那种没有营养的书籍”。

很多父母都是这样努力为孩子“着想”的。

其实在无形中可能就扼杀了孩子阅读的兴趣。

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孩子往往会产生一些叛逆的行为。故意跟父母对着干,你买的我不看,你不让我看的,我偏偏要看,甚至偷偷看。

我觉得孩子到了小学阶段,就完全可以让大孩子自己选书,父母给他建议。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前提,也引导孩子读一点经典的书。这个不要强求,越强求效果越差。

而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也要用心去观察孩子的兴趣。给孩子找一些有趣的书,打开阅读大门。

当然在孩子早期开始大量阅读的阶段(比如7-10岁)就一定要让他涉猎广泛一点。这样就不容易有“挑食”的问题。

所以读一点杂书,是在所难免,不过也未尝不可呢。父母一定要放宽心。

给孩子阅读,完全可以任性一点。越是年幼的孩子对阅读材料的趣味性要求越高。

所以,不要指望小小的孩子,对着你所谓的好书表示出巨大的欢喜。有的父母给一岁多的孩子读经。以求达到国学熏陶。而不给孩子接触有趣的翻翻书、纸板游戏书。觉得那些是另类。我就觉得这个孩子真的有点可怜。

国学是很美好,要学,无可非议。但是也不要放弃这些好玩有趣的好书。

通过广泛阅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发展。

这些就是额外得到的回报,无心插柳柳成荫。


4

不论家境如何,也不论穷养富养,对孩子的书架,请一定舍得投资。这是我常常跟朋友们说的一句话。有的朋友觉得这有道理。

于是回家就跟孩子一起整理书架。结果翻来翻去,家里的很多书竟然都是新的,买回家就没有翻开过。而有的家里,也找不到一丝的书香味。


可是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目前改变命运最好的办法就是好好读书。而阅读对孩子的学业有着重要的关系。从长远来看,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特别在小学阶段,很多老师发现一种现象,那些在小学阶段,单纯通过题海战术和补课来提高分数的孩子,到了高年级,比如进入中学后就跟不上,成绩下降神速。

还有很多孩子能考高分,但是思想和认知却明显跟分数不匹配。其实这有点像拔苗助长,没有全面地吸收养分,只是单纯拔高分数,掌握的也只是做题及考试的技巧罢了。

所以,要趁着打开孩子的视野,同时让他的思想吸收到丰富的养料。除了通过自己实践获取经验之外,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

平时,家长也可以让孩子适当看一些报刊杂志。保证中小学生每天至少应有30分钟进行课外自由阅读。

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轻松快乐的事情。

父母可以带着自己的孩子到书店去,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看的书,可以看到孩子的兴趣点。

也能让孩子慢慢喜欢上阅读。


而陪伴的时候,记得自己的身份,父母绝不是审判官,而是担任守门人角色的“牧羊人”。

最后你会发现,读书庞杂一些,反而对孩子好处更大。


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闲书上。


往期精彩~

知乎 2018 年度书单发布:知道你忙,存下来,慢慢看


父母书单:过去几年影响我成长的书,做孩子的心灵守护者


【获奖名单公布】给孩子买多少书才不浪费?这是我见过最让人信服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