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 莎啦
读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小编最近遇到一烦心事,不是一件,而是“一系列”。不同的人和我说,你太内向了,试着让自己开朗一点……你不说话,心里不难受吗……深切的感觉到,别人认为“内向”已经影响到我的正常生活了……
生活中也经常有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内向,这该怎么办?有家长说,我自己就不太爱说话,孩子也是这样,我特别不希望他这样……
于是乎,各种办法都试起来,反正就是一个目的,让内向的孩子外向起来。把孩子推到台前去演讲,不行就送去语言训练班去练习,报各种兴趣班、户外活动,夏令营……
生活中最常见的这一幕: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长辈们挨个逗小孩,唱歌跳舞背诗……这时候如果孩子拒绝配合,长辈们就会说,看这孩子内向的,胆小的,不爱说话……

不经勾起了莎啦的童年回忆:
“这么大人了,怎么不知道打招呼呢……”这个也还算能接受,礼貌问题嘛。最害怕客人留下来吃饭,因为太清楚妈妈的套路,妈妈会抓住每一个“公众场合”的机会,让我“大展身手”。敬酒、唱歌这是必然项目……有时候都搞不清楚这亲戚是谁,然后就是一通祝福。和妈妈去参加别人婚礼了,总还是会有一番轰炸,吃不好玩不好,全程都在紧张我的“汇报表演”。所以,自己就像一只多才多艺的猴子,大人像是看猴一样,虽然我每次都能表现的让他们满意,但是我内心是拒绝的。
这取决于当下的整体价值取向,外向理想型价值取向占据了大多数人的想法。所以,家长们总是认为内向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个外向的世界,也很难在这个开放的世界取得成功,因此,变得外向,成为家长们对内向孩子最大的期望。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这本书中这样解释:内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由一个人的基因构成决定;它也是一种在内心深处不喜欢待在人多、嘈杂等外界刺激过多的环境中的性格特征。
但是内向和外向并有没有明确的界限,有偏内向和偏外向的分辨,不存在绝对内向和绝对外向这两种状态。
比如我自己,我说我很内向,那些亲密朋友定会用唾沫星子淹没我,你还内向?可是我在工作中,确实表现的相对内向些。其实只是在朋友相处的场合,我选择了偏外向这一侧,在工作中,我选择了偏内向这一侧,但是这无关对错。我们总是会有一种天生的倾向于这一侧或是那一侧的偏好,选择倾向于内向的一侧,那就是内向的人。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内向是一种气质类型,而非外向失败的表现。所以,如果家有内向宝宝,要让他变成一个潜力无穷的内向型宝宝,而不是想办法让他变得看起来外向。
首先要告知孩子内向和外向只是一种性格特质,不要因为整体的价值取向,而让孩子质疑自己内向是不是有问题。
我小时候就时长在想,不爱表达是不是错的,我是不是只有多表现自己,才会是一个正常的孩子,所以内心一直纠结挣扎。因为大人传递给我的就是内向的孩子不好,为了让自己“正常”,会选择顺从妈妈的价值引导,也在努力的让自己变得外向。但是,这种粗暴的方式其实是会扼杀掉孩子本身的潜在优势的,他会在对自己不断的质疑中失去自信心。由此看来,对内向孩子的肯定,显得尤为重要。

给孩子创造一个耐寒区,引导孩子更加适应这个复杂的外部环境。家长不要去强迫孩子成为他不愿意成为的人,不要因为孩子内向,总是担忧惆怅,甚至是表现出来烦躁“你为什么总是拿不出手”“为什么总是躲在人的身后”……千万不要责怪,更不要严厉的批评,这样他会害怕恐慌,然后不知所措,这是内向的莎啦小编的切身感受。家长和他保持密切的关系,会有助于孩子构建这个耐寒区。
给他创造一个恢复精力的场所。内向的孩子是需要安静的,需要独处的时间和空间。记得我小时候,因为家里有一段时间总是有很多人,我会很暴躁……突然有一天大哭不止,和妈妈说,能不能让这些人走啊……是因为自己没有独处的空间而感到心烦和难过。
不要跟孩子总讲道理,气质内向的孩子,内心的戏码已经足够多,本身就容易思虑过度,把一个细小的问题内心放大,如果你跟他总讲道理,他就会焦虑。不要轻视和忽视孩子,哪怕只是在你看来不值一提的小问题,换位思考,承认他的感受,给予足够的反馈,会增强他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内向的孩子总是显得很慢但是非常认真。需要家长给予足够的耐心,告诉他,不要紧,慢慢来,这次不行,我们下次来。相信他可以做的很好。如果你总是用自己的节奏去要求孩子,他会显得焦急暴躁,不知所措。
印象很深刻的一个记忆:小学一年级学习拼音,bpdq,就是这四个拼音,总也翻不清,我记得那个晚上,妈妈说,分不清楚不许睡觉。于是我背了一晚上,可是真的没背会,越背不会越着急,越着急大脑就越是一片空白。
关于做错事情,内向的孩子特别在意别人的感受,只需要提醒一次就够,他会自动调动体内的内疚感和耻辱感,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因为他的能量是收敛的。说多了,我们会很受伤的!
作为一个资深的内向型气质的莎啦小编,分享了关于内向的问题。是我,也可能是你家内向的宝宝。我们需要的关爱,是这些,但不仅仅是这些。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会给你更多你需要的育儿引导方式。
往期精彩
2、为什么小女娃1岁便酷爱阅读?她妈妈说出3点,让人找到了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