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荐读】你从来没品过的秋天的诗

1896

编辑 | 莎啦

暑假作业完成了吗?老师让假期背的古诗都背会了吗?秋天到了,各种手工、手抄报、绘画、写作的素材,都想好了吗?今天,我们跟着蒙曼老师的《四时之诗》,感受别样的秋的意境,来找找作业灵感!

作者简介

蒙曼,著名历史学者、中国诗词大会评委、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2002年至今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史及中国古代妇女史。2007年登上央视百家讲坛,2016年起担任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评委,并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探幽入微,幽默风趣的点评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美,顺时而动,正是天人合一之道。《四时之诗》,精选四季最好的唐诗,帮我们开启更细腻的视角,让我们看见不曾觉察的四季之美。比如,接下来的秋之韵……

不知你有没有感觉到秋意来袭。秋天的好处在夜、在月。夜色清冷中,朦胧月光下,夹杂着淡淡的几丝忧郁。这月,这夜,将映照出怎样的人生故事呢?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一片月下,万户捣衣,整座长安城都笼罩在明净的月光下,也都沉浸在一片此起彼伏的砧杵声中。小编一直以为这“捣衣”,就是看过的古装片中妇女在河边洗衣服的状态,然而并不是,它实际上是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打。这是因为,元朝以前,中国人主体都穿麻布,而麻布坚硬,必须捣软了,才能剪裁制衣。

秋天,是赶制冬衣的季节,“万户捣衣声”的盛况正是主妇们赶制冬衣的前奏。要做冬衣了,思妇怎能不惦念身在塞外苦寒之地的丈夫?于是,接下来的两句写道:“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那秋风吹过长安城,它能吹走暑热,吹走落叶,却怎么也吹不尽思妇对玉门关外征夫的绵绵相思之情。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写景,景中含情;“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写情,情中有景。场景也从天上写到地下,又从长安城一直跨到玉门关。写得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可是,李白不觉得,他又加了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思妇深沉的喟叹,什么时候才能平定胡虏,让我的良人不再远征呢?这句话想表达的,是一种温柔敦厚的感情,胡虏是要平定的,那是国家的大义;良人也是要回家的,那是个人的私情。这长安的思妇,既顾大局,又重情义,所以才会在这秋夜里,发出这样的喟叹。李白补上最后两句,一下子把诗的境界升华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包含四个元素。“山”就是山;“居”是住,不是周末爬山,也不是旅行经过山路,而是住在山里;“秋”就是秋天;“暝”是薄暮时分,是白天和黑夜的交界处,这边刚刚红日西垂,那边已经月上东山。

在黄河流域,刚进入秋天的时候,天还相当热,但是,若下过一场雨,马上就会有丝丝凉意。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初秋,真是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北方人最熟悉的季节特点。所谓“空山”,不是阒无人踪,而在于远离尘嚣;“新雨”就是刚刚下过的雨。“空山”经过了“新雨”的涤荡,变得更加空明澄澈了。

看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不是熠熠生辉的太阳,松树也不是招蜂引蝶的桃李,“明月松间照”就像两个与世无争而自有品格的君子在交相辉映。泉水是清澈见底的,它不在泥土中穿行,而是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那山石被泉水冲刷,自然也是一尘不染的。颔联两句不止于写景,也是王维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写照。

颈联从风景转到人,由静转到动:“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深处,传来一阵欢笑声语,那是洗衣服的姑娘们回来了;田田的荷叶,忽然向两边分开,原来是捕鱼的小船正顺流而下。山里的明月、清溪是清净高洁的,山里的浣女、渔夫是淳朴快乐的,山的品格和诗人的品格相互呼应,让诗人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

于是,尾联自然水到渠成:“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中秋色如此迷人,那么,春芳消歇又算得了什么呢?既然山中的生活才是诗人真正赞叹,也真正向往的,那么,为什么不可以留下来呢?王维素有禅心,早已淡泊名利,既然如此,何不归隐山中,享受这难得的山居秋暝呢?

通篇下来,这首诗写得如诗如画,自然之美、人格之美与社会风情之美高度统一,让读诗的人都和王维一起产生了出尘之想。


秋天的诗还有……


【七夕】

七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教师节】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唐玄宗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中秋】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寒露】

秋兴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小编不得不承认的是,真的是看了《四时之诗》中的诗解,才真切的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诗意,原来我以前学过的、背过的、现在还给老师的那些诗,被我当时单薄的认知破坏了诗的美感。

关于古诗鉴赏,小编很少推荐书目,因为我总觉得自己很难get到诗人想要传达的那种情怀和境界。但是这一本,确实让我爱不释手,觉得读一遍已经不能满足我对真正诗意的向往和好奇。这一本,不仅适合大孩子读,也值得我们大人品读哦~


往期精彩


《人类简史》作者:30年后,孩子靠这4点拼过人工智能


大声朗读课文原来有这么多好处!记得提醒孩子


假期日记不会写?请看这里,给你一份完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