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成长栏目,专注于为家长们提供书单推荐、阅读方法指导等优质资源。阅读,小编是认真的!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
为回馈您的支持和厚爱,该栏目本月举办“评论赠书”第七期活动。
欢迎亲爱的家长们能够踊跃评论,分享阅读的美好瞬间!
活动方式:
在本月发送的“阅读成长”栏目(共4篇文章)下进行评论,内容可以是:
1.对本篇栏目文章进行的思考、感想,进行观点分享。
2.您也可以将亲子共读的收获、感想,或是根据经验得出的一些优秀的阅读方法以评论的方式分享给其他家长。
3.也可以是好书荐读。
评奖方式:
根据当月评论的活跃度、评论内容的质量等因素结合评估,择优选出两位获奖家长。
奖品设置:
根据评论情况,赠送适合孩子年龄的图书一本,小编会和获奖家长单独取得联系,完成领奖环节。
备注:本期活动将于8月6日“阅读成长”栏目公布获奖名单,同时说明邮寄图书的方式。
本文来自逻辑思维,绝对干货,不仅仅是给孩子提供如何阅读的指导,我觉得一定程度上,可能对我们大人更具有指导意义,小编力荐。
阅读本文需要5分钟。
——导读来自莎啦小编
今天要为你介绍一本,在各大图书畅销榜上,盘踞了77年之久的超级畅销书。
非常有趣,这本书就叫——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译者:郝明义 朱衣
出版:商务印书馆
1. 首先问你个问题:“读书”和“读书”是不是一回事?这本书告诉你,不是。如果是看网文、段子,识字就行,不需要读这本书。这本书里谈的“读书”,是去读那些“高于自己的书”,比如名著、学术著作、专业硬书等。面对这些书,我们的阅读能力往往是不够的。这,就是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
2. 本着“读高于自己的书”的目标,一个好的阅读者,应该是主动的。很多人捧着一本好书,翻了几十页,脑子里还对书的内容没有任何印象。这是阅读的大忌。一个主动的阅读者,会在阅读前问自己四个问题,主动和这本书建立联系:
①这是谈论什么主题的书?
②书中的观点有道理吗?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③作者是通过什么架构,来论述观点的?
④这本书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3. 在买下一本书前,你首先要做的是——“系统略读”。这是很重要,但同时又被很多人忽略的一步。先不要急着逐字逐句地读。略读的重点,是着重看书的四个方面:
①书名、序言和副标题;②目录和索引;
③作者简介;④和主题相关的篇章。
通过略读,你能快速掌握一本书的基本轮廓,并能找到书的主题是否有价值,据此判断这本书到底该买不该买。
4. 如果一本书值得阅读,那购买后的第一件事,是做“快速通读”。这个过程,主要是把握这本书的核心框架,因此要做到——快。把书从头到尾快速翻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要过多停留。过多纠缠细节,反而可能会错过一些大原则。
5. 快速通读之后,如果这本书确实有价值,那就要做“分析阅读”。这一步,重点是“分析”。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①先清楚书的结构,找出重点章节,明确作者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②顺着书中的逻辑,找到作者要表达的核心思想。阅读中,建议做笔记或者画思维导图,迅速理清内容的前因后果。
③做出评价。阅读的高手,通常都是评论的高手——在评论中提供信息增量。即便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如果能整理出反对的原因,这次阅读也是有益的。
6. 上面的如果你都做到了,就可以进入阅读的最高层次——主题阅读。不是为了看书而看书,而是为了研究而读书。
比如,要研究中国在世界的定位,你可能阅读过施展老师的书《枢纽》。如果收获很大,就可以以施展为线索,看他在写作的过程中引用了谁的观点、感谢了谁的帮助……,不妨把这些人的著作也进行一次系统阅读。这也是看书时要特别重视索引、鸣谢和附录的原因。
7. 如果想进入一个新的知识门类,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史,先去看看这个学科的发展历史。比如,想了解西方哲学,就先去读《西方哲学史》。通过读史,能快速建立起对这个学科的坐标。之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地深入学习。
8 . 历史书是很重要的一类图书,但读历史是有“陷阱”的。因为历史书很像小说,很容易浮于表面的故事。这本书指出,应该像读说明书一样读历史书:
①重视作者研究的方法,和他所关心的重点研究对象。即使是同一段历史,不同作者研究的侧面也不一样。
②对感兴趣的事情或者时间段,要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
③不只关心在过去某个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更要读懂人们为什么会那么做。
9. 看起来《如何阅读一本书》把阅读变成了一个很有难度的挑战,但其实,作者给出了一个很有希望的结论——读书,就应该读金字塔尖上的书。值得严格按照上面的方法去读的书,不多于100本。祝阅读愉快!
往期精彩
【评论赠书】让孩子爱上阅读,先让他学会自己选书!附1-6年级精选暑期书单!